美丽中国行 hi,最近想去哪

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
站内搜索:

松阳秘境|被时光遗忘的江南金色布达拉宫杨家堂

文/乔小乔  图/赵树岭

在山道的盘盘绕绕里,梯田茶垄渐次退去,像是要将尘世的喧嚣都过滤干净,直到一片泛着金光的黄土墙从蓊郁的绿意里浮现出来,撞入眼帘,这个村落就是杨家堂。


它静静地卧在一座环形的山洼中,左右两翼的山峦舒展开来,如两只温柔的手掌,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件传世的珍宝。那漫山遍野的茶园,是它铺陈开的绿丝绒裙裾,一垄一垄,整齐划一,透着一种安详的、秩序井然的静美。


在正午的阳光里,夯土墙、黑瓦片、翘脊马头墙,错落排布如一首立体田园诗。泥墙黛瓦的群落,自山脚至山腰,一级一级,拾级而上,仿佛大地自身生长出的阶梯,要通往某个清寂的云端。



阳光流转,给这一片苍古的屋瓦镀上了一层淡淡的、蜂蜜似的暖色。没有想象中徽派建筑那般繁复的雕琢,没有浮华的牛腿与雀替,这里的屋舍朴拙的像一群缄默的、饱经风霜的老者,他们的智慧,不在于言辞的华美,而在于骨子里的坚韧。

村口的夫妻树,是两棵三百年的巨大香樟,如卫士守护着村落的入口。

炊烟升起来,一缕一缕,袅袅升腾。走在青石阶上,偶遇挑担归家的老人,竹篓里满是刚挖的冬笋。他笑着说:城里人来找安静,我们一直住在这安静里。


村民们仍保持着晒红薯干、制柿子饼的生活,现在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,家家户户的门墙上挂满了削掉皮的红柿,像一串随风摇动的风铃。时间仿佛在这里按下了暂停键。

杨家堂的魂,却不独在这宏伟的屋壳,而在那一堵堵素面朝天的院墙上。我信步走近,目光便被那墙上一片片墨迹攫住了。那不是随意涂抹上去的,而是一笔一划、工工整整用毛笔书写的文字。细细读去,是《朱子治家格言》的片段:“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”;是《孝经》里的古训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”;是“孝悌立耕”的殷殷期盼;更是宋氏一族绵延数百年的家谱与规训。


我久久地伫立在一面斑驳的墙前。那墨迹已因风雨的侵蚀而有些漫漶,与墙土的底色融在了一处,仿佛不是写上去的,而是从这泥土深处生长出来的纹理。我仿佛看见,三百五十年前,那位自西安迁徙而来的宋氏先祖,如何在此处停下跋涉的脚步,如何在这荒僻的山中劈开荆棘,垒起第一方土石。他将中原故土的文脉与这山野的清风一同夯进墙里,将“勤于耕作,善于读书”的信念,如同种子一般,埋进后代的血脉里。

这哪里是墙,分明是一部敞开着的、用最朴素的语言写就的家族史诗。它不像书本那样需要翻阅,它就在每日的起居坐卧间,在抬头低首时,无声地沁入一代代杨家堂人的心田。那墙头的文化,便如这山间的晨雾与暮霭,看不见,摸不着,却无所不在地滋养着、塑造着这里的灵魂。于是,耕田的汉子,肩上扛着锄头,心里装着“孝悌”;读书的童子,口中诵着诗书,眼里望着“立耕”。物质的清贫与精神的富足,在这里达成了一种奇异的、令人动容的和谐。

这份与世无争的宁静,或许就是我们在繁华之外,一直在寻找的故乡原貌。


日影西斜,光线变得愈发温柔,将那一墙墙的墨字拉出长长的影子。整个村庄沐浴在金色的余晖里,静默如初。那满墙的箴言,已然看不真切,但它们的声音,却仿佛汇成了一曲低沉的、古老的歌谣,在山谷间轻轻回响。我带不走这里的一片瓦,一掬土,但那一墙的风骨,却已沉甸甸地,压在了我的心上。


松阳秘境|被时光遗忘的江南金色布达拉宫杨家堂

发布时间:2025-11-25 19:52:08

文/乔小乔  图/赵树岭

在山道的盘盘绕绕里,梯田茶垄渐次退去,像是要将尘世的喧嚣都过滤干净,直到一片泛着金光的黄土墙从蓊郁的绿意里浮现出来,撞入眼帘,这个村落就是杨家堂。


它静静地卧在一座环形的山洼中,左右两翼的山峦舒展开来,如两只温柔的手掌,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件传世的珍宝。那漫山遍野的茶园,是它铺陈开的绿丝绒裙裾,一垄一垄,整齐划一,透着一种安详的、秩序井然的静美。


在正午的阳光里,夯土墙、黑瓦片、翘脊马头墙,错落排布如一首立体田园诗。泥墙黛瓦的群落,自山脚至山腰,一级一级,拾级而上,仿佛大地自身生长出的阶梯,要通往某个清寂的云端。



阳光流转,给这一片苍古的屋瓦镀上了一层淡淡的、蜂蜜似的暖色。没有想象中徽派建筑那般繁复的雕琢,没有浮华的牛腿与雀替,这里的屋舍朴拙的像一群缄默的、饱经风霜的老者,他们的智慧,不在于言辞的华美,而在于骨子里的坚韧。

村口的夫妻树,是两棵三百年的巨大香樟,如卫士守护着村落的入口。

炊烟升起来,一缕一缕,袅袅升腾。走在青石阶上,偶遇挑担归家的老人,竹篓里满是刚挖的冬笋。他笑着说:城里人来找安静,我们一直住在这安静里。


村民们仍保持着晒红薯干、制柿子饼的生活,现在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,家家户户的门墙上挂满了削掉皮的红柿,像一串随风摇动的风铃。时间仿佛在这里按下了暂停键。

杨家堂的魂,却不独在这宏伟的屋壳,而在那一堵堵素面朝天的院墙上。我信步走近,目光便被那墙上一片片墨迹攫住了。那不是随意涂抹上去的,而是一笔一划、工工整整用毛笔书写的文字。细细读去,是《朱子治家格言》的片段:“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”;是《孝经》里的古训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”;是“孝悌立耕”的殷殷期盼;更是宋氏一族绵延数百年的家谱与规训。


我久久地伫立在一面斑驳的墙前。那墨迹已因风雨的侵蚀而有些漫漶,与墙土的底色融在了一处,仿佛不是写上去的,而是从这泥土深处生长出来的纹理。我仿佛看见,三百五十年前,那位自西安迁徙而来的宋氏先祖,如何在此处停下跋涉的脚步,如何在这荒僻的山中劈开荆棘,垒起第一方土石。他将中原故土的文脉与这山野的清风一同夯进墙里,将“勤于耕作,善于读书”的信念,如同种子一般,埋进后代的血脉里。

这哪里是墙,分明是一部敞开着的、用最朴素的语言写就的家族史诗。它不像书本那样需要翻阅,它就在每日的起居坐卧间,在抬头低首时,无声地沁入一代代杨家堂人的心田。那墙头的文化,便如这山间的晨雾与暮霭,看不见,摸不着,却无所不在地滋养着、塑造着这里的灵魂。于是,耕田的汉子,肩上扛着锄头,心里装着“孝悌”;读书的童子,口中诵着诗书,眼里望着“立耕”。物质的清贫与精神的富足,在这里达成了一种奇异的、令人动容的和谐。

这份与世无争的宁静,或许就是我们在繁华之外,一直在寻找的故乡原貌。


日影西斜,光线变得愈发温柔,将那一墙墙的墨字拉出长长的影子。整个村庄沐浴在金色的余晖里,静默如初。那满墙的箴言,已然看不真切,但它们的声音,却仿佛汇成了一曲低沉的、古老的歌谣,在山谷间轻轻回响。我带不走这里的一片瓦,一掬土,但那一墙的风骨,却已沉甸甸地,压在了我的心上。


评 论
手机:  
电话:  
联系人:
Q Q:   
地址:  

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
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,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项目历经两年多的建设,目前各项建设...
滁州首部旅游形象宣传片亮
近日,滁州市首部旅游宣传片《滁非绝色》正式对外亮相。据悉,该宣传片以四个具有代表...
《芈月传》热播助长淮南景
近日,正在热播的大型电视连续剧《芈月传》着实让“淮南十景”之一的春申君战国文化园...